May 12, 2025 6:21 AM
May 20, 2025 4:22 AM

真菌性皮肤病

病因流行

大部分XX藓都是真菌感染,但是!!牛皮藓(银屑病),这个属于免疫病,不是真菌感染

癣属于真菌性皮肤病,痤疮一般是病因不明
疥虫——疥疮
真菌——藓
麻风杆菌——麻风


花斑糠疹的致病菌:⻢拉色菌(卵圆形糠秕孢子菌)
嗜脂酵母—正圆形糠秕孢子菌(E对)是花斑癣的病原菌,马拉色菌也称为糠秕孢子菌。

本病的好发部位包括肩背部(C对)、颈、前胸等部位。

侵犯的是皮肤角质层
花斑糠疹,为马拉色菌感染,属于浅部真菌病,主要侵犯皮肤角质层;深层真菌病才侵犯真皮,皮下组织和骨骼,见于人卫第九版84页

五(wood灯下显示浅黄色【正好对应千金】或淡棕色荧光)花(花斑藓)马(马拉色菌),千金裘,呼儿(青壮年男性多发)将出换美酒


体、股、手、足、甲真菌病都是红色毛癣菌
花斑糠疹、马拉色菌毛囊炎是马拉色菌


花斑癣(A对)又称为花斑糠疹、汗斑,是由于皮肤角质层被马拉色菌侵犯而引起的表浅感染。
脂溢性皮炎(B对)是一种常见于头面、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、复发性、炎症性皮肤病,其发病与马拉色菌定植、脂质增多、皮肤屏障功能受损、免疫反应及个体易感性相关。
酒渣鼻(C错,为本题正确答案)又称玫瑰痤疮,是-种好发于面中部、以持久性红斑与毛细血管扩张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,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清楚,目前认为遗传因素、毛囊蠕行螨虫、糖皮质激素或其他药物戒断等与该病的发生有关。
马拉色菌毛囊炎(D对)是由马拉色菌侵犯毛囊引起的毛囊炎性损害。
甲真菌病(E对)是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甲板和(或)甲下组织感染,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,另外,念珠菌属、马拉色菌属等酵母菌也可引起本病。


本病的感染可来源于自然界和正常人的口腔(A对)、胃肠道(C错)、阴道(D错)及皮肤(E错),其中以源自口腔的感染最为多见,易引起口腔念珠菌病,特别是鹅口疮。


间擦疹的好发部位是婴幼儿、肥胖多汗者和糖尿病患者的腹股沟(E对)、会阴、腋窝、乳房下等皱褶部位,从事浸水作业者常发生于指间(尤其第3、4指间)。头皮(A错)、面部(B错)、颈部(C错)、躯干(E错)等部位较少发生。

念珠菌病——念珠菌性间擦疹
手癣和足癣——水疱型、鳞屑角化型、浸渍糜烂型(间擦型)

间擦部位即为皮肤的皱褶部位

念珠菌间擦疹:从事浸水作业者常发生于指间(尤其第3、4指间),皮损为局部潮红、浸渍、糜烂,界限清楚,边缘附着鳞屑,外周常有散在炎性丘疹、丘疱疹及脓疱,该患者中年女性,从事保育员工作,易发生皮肤念珠菌病(B对)。湿疹(A错)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,有渗出倾向,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,易反复发作。多形性红斑(C错)皮损呈多形性,可有红斑、丘疹、斑丘疹等,常有畏寒发热、关节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。接触性皮炎(D错)皮损位于刺激物或致敏物接触部位,在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发生。药疹(E错)多有明确的服药史,临床表现复杂。


着色芽生菌病是由一组暗色真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慢性感染。本病最常累及足、小腿和手臂(B对)等暴露部位,部分患者面部(A错)、耳、胸部(C错)、肩部(D错)、臀部(E错)亦可受累。

热带病,好发于裸露位置如手臂

机制原理

真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25~37℃,湿度95%~100%,pH5.0~6.5。

夏天又热又潮湿,适合真菌生长,所以癣的发生冬轻夏重

手足癣 夏秋季高发
手部湿疹 冬季常形成裂隙
花斑糠疹 冬轻夏重
银屑病 多数患者冬季复发加重,夏季缓解

冬天下雪(银屑病),
湿的被冻裂开(手部湿疹出现裂隙),
夏天开花(花斑糠疹,花斑糠疹是真菌病,所以其他真菌癣也是),嘿嘿当个记忆方法吧😉
冬天很“湿”冷,“银”装素裹

湿疹:无季节性
银屑病:冬
真菌性:夏
病毒性:春秋
细菌性:春秋


根据临床表现,足癣可分为3种类型:水疱型、浸渍糜烂型、鳞屑角化型(A对)。水疱型好发于指(趾)间、掌心、足跖及足侧缘,皮损初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,疱液清,壁厚而发亮,不易破溃,可融合成多房性大疱,撕去疱壁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糜烂面,干燥吸收后出现脱屑,瘙痒明显。鳞屑角化型好发于掌跖部及足跟,呈弥漫性皮肤粗糙、增厚、脱屑、干燥,冬季易发生皲裂甚至出血,可伴有疼痛。浸渍糜烂型好发于指(趾)缝,多见于手足多汗、浸水、长期穿胶鞋者,夏季多发。

临床表现

头癣有黄癣、白癣、黑点癣、脓癣,白癣的病原体是亲动物小孢子菌(犬小孢子菌、石膏样小孢子菌、铁锈色小孢子菌),黄癣的病原菌是许兰毛癣菌,黑点癣的病原菌是紫色毛癣菌、断发毛癣菌,脓癣是由亲动物小孢子菌、毛癣菌感染引起的超敏反应


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侵犯毛囊引起的毛囊炎性损害。本病典型皮损表现为十至数百个直径2~4mm的毛囊性半球形小丘疹(B对)、丘疱疹或小脓疱,周边有红晕,可挤出粉脂状物质,常密集或散在分布。

花斑糠疹属于斑疹,斑疹不高于皮肤平面。


🌟真菌性皮肤病诊断:
1.xx癣:真菌镜检见菌丝或孢子
黄癣:痂内=厚壁孢子+鹿角状菌丝,发内=链状菌丝+关节孢子
白癣:发外绕毛发的圆形小孢子
黑癣:发内链状排列圆形孢子
2.花斑糠疹&马拉色菌毛囊炎:真菌镜检=腊肠样菌丝+成簇圆形孢子,含植物油培养基=奶油色酵母菌落
3.念珠菌:镜检大量出芽孢子、假菌丝或菌丝,体液&深部组织真菌培养(+)
4.着色芽生菌病:病理见棕色圆形厚壁孢子。表皮有小脓肿,真皮浅层有圆形厚壁孢子
5.孢子丝菌病:真菌培养乳白色酵母样菌落


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表现为孢子由外伤处植入,主要发生于暴露部位(A对),初发为圆形、坚韧无痛的皮下结节(C对),结节可软化、破溃(D对),初疹发生1-2周后,结节沿淋巴管向心性出现,排列成串(E对,故B为本题正确答案)。


孢子菌病最容易感染淋巴管
(记:豹子头林冲)
(记:豹子头林冲)
(记:豹子头林冲)
重要的说三遍

细菌性皮肤病里丹毒也易累及淋巴管

孢子菌病最容易感染淋巴管
(记:豹子头林冲)
皮肤外孢子菌病容易累及肺脏
(记:门外的豹子头要起飞)

诊断方法

真菌培养(C对)初为乳白色酵母样菌落,后发展为咖啡色或黑色有褶皱的菌落,是孢子丝菌病的诊断除临床症状外最可靠的实验室检查。损害处取材涂片直接镜检(A错)阳性率低。组织病理检查(B错)有助于明确诊断。滤过紫外线灯检查(D错)可用于色素异常性皮肤病、皮肤感染及卟啉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。

鉴别诊断

Pasted image 20250512142512.jpg
蜂窝状排列选脓癣

四种头癣看到不留瘢痕选白癣,青春期自愈、愈后不留瘢痕:白癣~

白癣-青春期自愈
黄癣-永久性脱发,鼠臭味

黄癣:永久性脱发,萎缩性瘢痕
白癣:高头皮2~4mm折断,不造成永久性脱发,愈后不留瘢痕。注意单位! 2-4mm和0.5cm
黑点癣:刚出头皮即折断,局灶性脱发,点状萎缩性瘢痕。小黑子露头就秒
脓癣:蜂窝状排脓小孔,永久性脱发和瘢痕

黄癣,永久脱发,萎缩性瘢痕,鼠臭味。黄癣的典型特征:蝶形黄痂。主要是丘疹上有硫黄色痂
白癣,高位断发,母子斑
黑癣,低位断发,局灶性脱发,点状萎缩瘢痕
脓癣,永久脱发和瘢痕,切忌切开引流

萎缩性瘢痕(C对)见于黄癣。断发现象(A错)可见于白癣和黑点癣。菌鞘(B错)见于白癣。毛囊性丘疹(D错)见于脓癣。灰白色鳞屑斑(E错)见于黑点癣。


40岁中年男性患者。腰围沿扎裤带处皮肤发生多片环形损害,境界清楚,边有丘疹、丘疱,疑为体癣。体癣(A对)皮损初为红色丘疹、丘疱疹或小水疱,继而形成有鳞屑的红色斑片,边缘不断向外扩展,中央趋于消退形成边界清楚的环状或多环状,且边缘常有丘疹、丘疱疹和水疱。带状疱疹(B错)皮损沿神经支配分布,常先出现红斑,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丘疹,簇状分布而不融合,继之迅速变成为水疱,疱壁紧张发亮,疱液澄清,外周绕以红晕,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。玫瑰糠疹(C错)初起皮损为孤立的玫瑰色淡红斑,上覆细小鳞屑,1-2周内逐渐皮损增多扩大,长轴与皮纹平行。脂溢性皮炎(D错)是一种常见于头面、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、复发性、炎症性皮肤病。麻风(E错)典型皮损为较大的红色斑块,边界清楚或稍隆起,表面干燥粗糙,毳毛脱失,可覆盖鳞屑,好发于面、躯干和四肢。


花斑癣(E对)好发于青壮年,以面颈、前胸、肩背、上臂、腋窝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多发,皮损初为以毛孔为中心、边界清楚的点状斑疹,可为褐色、淡褐色、淡红色、淡黄色或白色。
黄癣(A错)皮损初起为针尖大小的淡黄红色斑点,覆薄片状鳞屑。
黑点癣(B错)头皮出现小片状鳞屑斑,毛发细小,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。
股癣(C错)好发于腹股沟部位,夏秋季多发,边界清楚,边缘常有丘疹、丘疱疹和水疱。
脓癣(D错)质地软,其表面在毛囊口处形成蜂窝状排脓小孔。

并发症

治疗

头癣治疗——五字方针(下附头癣小结)
服、擦、剃、洗、消
①服:伊曲康唑、特比萘芬灰黄霉素
②擦:每天擦外用药(2.5%碘酊或2%酮康唑软膏等)
③剃:每周剃发:尽可能全部剪除病发,剪掉的头发最好焚烧
④洗:每天洗头(2%酮康唑洗剂或硫磺皂洗头)
⑤消:煮沸消毒,患者用过的所有物品(梳子、帽子、枕巾、毛巾、理发工具)彻底煮沸消毒

伊曲康唑冲击疗法,吃一周停三周,因为对肝功能影响大


外用:唑类抗真菌药;
系统:口服伊曲康唑

3%克霉唑霜(E对)可用于发生在阴囊、会阴部的体癣,婴幼儿患者及在腹股沟等部位皮肤薄嫩处,应选择刺激性小、浓度较低的外用药,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。
5%水杨酸醑(A错)用于治疗足癣患者无糜烂、渗液及无皲裂者。
复方土槿皮酊(B错)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,用于股癣时特应注意,不宜使药液接触到阴囊、会阴等皮肤细薄处,较长时间使用可使皮肤剥脱。
复方水杨酸醑(C错)用于治疗足癣。


浸渍糜烂型:渗出多(溶液),渗出少(粉剂),干燥(软剂)
擦烂型(即浸渍糜烂型)足癣外用药可选用足粉(D对),待收干脱皮后再改用1%~3%克霉唑霜、咪康唑霜、益康唑霜、联苯苄唑霜或土槿皮酊等抗真菌制剂。切忌使用刺激性大、剥脱性强的抗真菌制剂或药物,如1%益康唑酒精(A错)、3%水杨酸酒精(B错)(酒精不宜用于破损皮肤、眼及口腔黏膜)、10%冰醋酸(C错)(冰醋酸是低分子有机酸,有强烈的腐蚀性)、复方安息香酸软膏(E错)(即复方苯甲酸软膏,为苯甲酸与水杨酸的复方制剂,以2:1比例混合制成软膏剂。不良反应为局部刺激性,湿疹、起疱或糜烂的急性炎症禁用)等。若渗出较多时,可先给予3%硼酸溶液、0.1%依沙吖啶等湿敷。
水疱型:水剂,霜剂
角质型:剥脱剂

水疱型 水剂与霜剂
角质型 剥脱剂
浸渍型 粉剂


之前在小红书刷到,有姐妹阴道念珠菌病痒得非常难顶,评论区都在分享同样痒得出奇的经历,有个姐妹回,把制霉素塞到下面就能好得很快,很多其他姐妹也是一水的附和,突然就记住了,由于皮肤念珠菌病在口腔也可发,儿童就是表现为鹅口疮,这就联系起来了

复制前面一个老哥的:
头癣内服药治疗首选伊曲康唑、氟康唑、特比奈芬及灰黄霉素等。
目前伊曲康唑(B对)为治疗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
而制霉菌素适用于治疗念珠菌病。
二性霉素适用于隐球菌及孢子菌引起的真菌感染。
克霉唑可用于治疗皮肤霉菌病。
而酮康唑用于治疗浅表和深部真菌病,如体癣、甲癣、股癣等。

“制作白色念珠”
制霉素→白色念珠菌

“两个球”
两性霉素→孢子菌、隐球菌